這本是侯文詠寫的書
有在公視拍成電視劇
聽說男主角還拿到獎

我一直都很喜歡他寫的書
從我小時候看的頑皮故事集
到大醫院小醫生、離島醫生、烏魯木齊大夫說
他的書很特別
反映台灣這個特別的社會

危險心靈是最近看的一本

裡面藉由一個國三生的主角
反映台灣社會的教育、社會文化的盲點
以及一些關於人生的想法

真的讓我很有感觸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
我們除了唸書還是唸書
似乎唸書才是唯一

書念的不好就是笨、就是不用功
就是錯的
甚至不肯唸書就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我在上大學之前成績平平
一直對"第一名"這個頭銜懷著羨慕的眼神
有時候甚至有點嗤之以鼻
因為我達不到這個遙遠的目標

而第一名
總是會被冠上聰明、乖巧
做什麼都是對的光環

一直到我大學一年級下學期
莫名其妙的拿到第一名後
我才深深有所感觸

第一名...不代表什麼都會
也不代表什麼都對

那些光環是別人給的
不是你與生俱來的
所以也用不著驕傲或是自滿
這是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有的體悟

書唸的好真的不算什麼!!

以前常常在想
唸書到底最後是為了什麼呢?!

家裡正值唸國三的弟弟
最近也一直在問這樣的問題

老爸常常跟他說...
只要考好的學校,以後就可以找好的工作
然後就會有高收入
未來才不會這麼辛苦

家中極力希望他去唸有關資訊方面的科系
一直想叫他去唸工科
原因是若是以後混個電腦工程師
日子會輕鬆很多

這是老爸用一生得到的體會
比起那些醫生們一個月月入幾十萬
他的人生太苦
總是為了"錢"在打轉

姑且不論這樣是對是錯
這樣的結論看來
只有唸好書才可以賺大錢

唸書變的只是為了賺錢的手段之一

職業為什麼有分貴賤?!
是因為那些職業所得到的報酬高低不一嗎?!

如果所有職業的報酬都一樣了
那是不是所有職業就平等了呢?

這個社會真是莫名其妙
許多人做了一堆不是他該做的工作
然後結束無聊的人生

也導致許多孩子為了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莫名其妙唸了一堆不是他需要的東西
所以才會有一堆大學生畢業後
找的工作跟本與他的本科系無關

這個社會大環境以及這樣的思維依然沒變
只要沒變的一天
我們的教育依舊是持續的運轉
不會有所改變

弟弟曾經跟我說
他唸書唸的很累
但他不是討厭唸書的本身
而是不知道他為何要唸書
為什麼要唸

他也不斷質疑著老爸的觀點
雖然他知道那是出自於愛論調

我也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因為我也還在尋找答案

學校的老師曾經跟我們說
考試、唸書只是工具與手段
重點是你得到的什麼?!

是阿!
我們到底得到了什麼呢?

之前看過一部張衛健所演的電視劇
內容有點像古代版的麻辣鮮師
他在裡面飾演一個和尚老師
教導書院裡面最頑劣的一班頭痛學生們

裡面有一個學生
因為他的父親是朝廷官員
他父親希望他能繼承衣缽
並且替他餔好了路

那個學生其實並不想這樣決定他的人生
也不想像父親那樣變成貪官污吏

但是老師就對他說
「雖然是要走一樣的路,但是你可以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這句話或許很適合我們目前的處境
我們依舊是要升學
依舊是要比成績
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不同的未來
選擇我們想要走的路

以前小時候總是夢想著要快快長大
因為長大可以做很多小時後不能做的事情

一旦長大了
卻又很想回到小時候那個單純無憂的歲月

長大...不代表你可以做很多事
而是代表你不能做的事情更多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不論是輿論、環境、經驗、人情、社會的壓力

套幾米在『你們 我們 他們』裡面說過的
要愛著一個人趁著他的年輕、無知、痴狂
在還沒學會世故計算的青澀年代
好好談一場幼稚的戀愛

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最值得回憶的戀情就是初戀
因為那時候他們還年輕
所有的感情都是最單純的表現
也是最美的

也只有年輕人的無知的傻勁會相信
世界上有公平
世界上有正義
人間裡有永恆的愛情
人間裡有不滅的友誼

不過我很慶幸...我真的還年輕
可以繼續相信世界上的真、善、美

也許再過3年或5年
這個年輕的我
會因為這個社會的渲染而走向死亡

但我還是很開心
至少目前我可以緊緊抓住所擁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