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這種事情好像是人生要必經的過程之一。好像大家都把「人要談戀愛」這件事情是為理所當然的必需。

但人類這個物種實在很奇妙,每個人對於愛情的需求度不同。

有些人天生就需要愛情來彌補心裡的某個層面,交過的男女朋友可以從巷子口排到大馬路上。

有些人可以藉由工作轉移或是將個人的小愛提升到關注多人的大愛層面,德蕾莎修女應該是沒有時間談所謂的戀愛吧。

 

之前不經意看到《科學人雜誌》裡有一篇關於萬物起源的專刊,裡面有一小篇幅以科學的角度解釋人類為什麼會有「愛情」。

人類的進化,可以用兩大指標來說明,直立行走以及腦容量增大。

回溯到遠祖從四肢著地開始進入兩腳站立的階段,雙足行走的母親必須將下一代抱在手裡,因為他們無法將下一代背負在背上。

在母親無法空出雙手的情況下,身邊就需要伴侶協助提供食物以及保護下一代的安全。

這也就是為什麼談戀愛時,女人總要尋求安全感。這可能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所發生的適應現象。

【摘錄科學人雜誌2009年92期10月號】

 

雖然我們和地球上其他動物相差不遠,最接近現代人類的近親可以探討到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可達百分之99%相似。

但對大多數的生物在繁衍生育時,不會涉及到這麼複雜的感情層面。

看到這裡,有位網友發表的結論剛好下了一個註解。【原文在這裡


1. 如果人類不是因為有傳宗接代的需求,異性和同性並沒有差別,

人與人之間的愛,最多就是停留在現在被定義為友情或人間大愛的東西。



2. 如果不是因為直立行走,腦容量增加,幼體成熟速度慢別種動物好幾十倍,

人類個體很難單獨養育後代成熟,也不會演化出愛情與婚約這兩種為了後代而產生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