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07年9月30日的遊記
~~~~~~~~~~~~~~~~~~~~~~~~~~~~~~~~~~~~~~~~~~~~~~


會到三義的木雕博物館單純是一個偶然,原本是計畫要到新竹,
但是因緣際會之下,就順便來到了苗栗三義。
因為之前暑假有在台中的科學博物館實習,對於博物館就特別有好感。
木雕博物館的佔地面積不大,但是外觀還挺雅致的。

進去裡面後,空間的設計更是加添了我對它的好感,
天花板是採用一條一條的橫條狀組合而成,當天的天氣晴朗,
藍天白雲透過縫隙照進館內,搭配上館內的木造,更增添了一股如沉浸在森林的感覺。
館內結合了現代的建築與天然木頭素材,達到一種合諧之美。

館內對於木雕的介紹很詳盡,除了木雕的起源之外。
還有許多木雕作品陳設,許多作品不難看出現在的木雕師,已經將木雕的技術結合美感呈現。
許多作品的涵義都讓人感到富有韻味。我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幾個作品,其中一個是作者把人的臉當做植物的芽一樣向上生長,
作品的名稱叫做「掙扎」。
這個作品真的很有意思,利用木頭植物的天然素材搭配上現代人的心境。
深深的把現代人生活的掙扎想要脫離塵囂煩惱的感覺,透過木雕的方式表現,
真的能讓人產生很大的感觸。

還有一個系列叫「思源」,這個系列相當有意思。
作者利用同樣的場景-「一隻青蛙爬在水龍頭上」的方式,搭配上不同的配件,產生不同的趣味性。

作者的另一項作品是讓兩隻青蛙在水龍頭下等候水源,命名為「分享」。

看過他的第一件作品後,再來看這個作品,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

木雕師們用木頭結合了他們的理念,透過木頭的獨特香味,
來告訴欣賞者他們的情感與想法。
有很多件作品描述的都是關於環保的議題。

森這個字,就是由很多的木所組合而成,
而森林、樹木也代表著大地、自然的意涵。
也讓參觀者在參觀美麗的木雕作品時,反省自己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想一想,自己好像也真的很久沒有好好接觸大自然了。

木雕這個產業也許在台灣已經不再盛行,但透過原本的販售木雕轉換為另外一項觀光產業。
木雕在三義有了新的生命,新的意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